教科院召开“振兴乡村教育的政策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作者: 时间:2018-11-28 点击数:

教科网11月26日电(记者 潘架丹 周梁阳光 闫如玉)11月24日上午八点半,教科院于智慧教室召开“振兴乡村教育的政策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来自南京师范大学以及地方中小学校长、教研人员等共3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

2018年11月24日 “振兴乡村教育的政策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章亦迈 改图06.jpg

图为“振兴乡村教育的政策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现场。记者 章亦迈

  会议伊始,教科院院长蒋亦华教授致欢迎词,他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教科院发展情况并预祝本次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随后,南京师范大学魏峰教授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教育:回顾与展望”为题作了主题报告,魏峰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教育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乡村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乡村教育演进的特征,并从当下乡村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出发分析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着理念分歧、布局不合理、质量滑坡、师资短期、结构脆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缺失等诸多挑战,对未来乡村教育标准化建设的上限与下限、数据驱动的乡村学校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去编制化去职称化等政策进行展望与思考。刘国艳教授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阐释了乡村学校社会资本的内涵,指出乡村学校社会资本由社会信任、互惠规范、关系网络构成,具有集体性、乡土性和教育性的特点,乡村学校社会资本的建设需要政府的制度化保障和乡村学校的理性积累。何杰教授结合40年来中国乡村教育变迁的历程,从现代化的视角分析了当下乡村教育变迁的社会、政策、科学与技术及其内生逻辑。
  淮安市实验小学副校长顾琴、涟水县淮文外国语学校校长徐崇明、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副校长张建以及淮阴师范学院教科院王会亭博士分别从乡村教育的实践层次阐述了自己对乡村教育发展的思考。顾琴结合自身从事淮安市乡村骨干教师研修工作站的经历,剖析了四位乡村教师通过研修专业成长的案例,指出乡村骨干教师的培养需要制定完备机制与科学计划来唤醒教师的自律精神,通过聚焦教师阅读素养来提高教师教学力实践力与研究力,从而推进民主课堂使教师更加成熟。徐崇明通过自身乡村教育的长期实践,分析了当下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不高的原因,提出设立乡村教师培育站、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等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张建通过对三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乡村学校发展状况的描述,提出振兴乡村教育需要抓好顶层设计、建立帮扶团队等建议,以有效提升乡村学校发展。王会亭博士从社会认同理论出发,认为当下乡村教师存在自我、他人与社会认同感偏低的困境,建议通过改善乡村环境、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等举措以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认同度。淮阴师范学院孙启进博士分析了台湾地区推进学前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情况,他认为大陆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可以吸收台湾地区的良好做法,通过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赋予家长拥有幼儿园的选择权等政策举措以公平合理推进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南京师范大学陈菲硕士以自身参与慈济基金会助学活动的经历为例,分析了慈善组织参与当下乡村教育改进的实践情况及其存在的困境。
  本次学术研讨会时间为时一天,研讨内容安排紧凑,研讨主题时代感强,为与会的大学与中小学科研人员搭建了对话与交流的平台。何杰表示:与会人员从理论、实践、境外三个角度围绕“振兴乡村教育”这一学术主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地交流,各位学者的精彩报告从不同层面对乡村教育政策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探讨,在推进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同时,有助于深化对振兴乡村教育的政策理论认知与实践的改进。

图为与会专家合影留恋。记者 章亦迈

上一篇:教科学子获江苏省高校应急救护竞赛一等奖 下一篇:卓教班前往安澜路小学观摩教学研讨活动

Copyright 2018©cite.hytc.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